2015年1月12日星期一

能量的存在,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生物能?存在? 



如果閣下未能接能量或頻率的原理,我們建議可以參考大自然的記錄片。 TVB向英國BBC購入了以下的節目。

說明地球上的生物在不同的能量下轉化,運用,存在或流動等等希望城市人回想人也是大自然之一。

**特別推介給不能接受看不見的,就不能接受的朋友。有些東西是細到肉眼看不見但不代表不存在,如人看不見遠紅外線。

有些音頻低到只有昆蟲和小動物才聽到,也不能代表不存在。


為甚麼地上萬物的壽命各有不同?生物的體積大小如何影響它們的習性?《萬物生機》由BBC和CCTV聯手製作,從物理角度窺探大自然的歷史;透過各種生物和地理環境,闡釋形成地球萬物的基本物理原則,剖開宇宙中最迷人、最多樣化和最獨特的力量──生命。37億年前,這些物理原則構成了各種各樣的星體,形成生命。時至今日,地球上有多達十億種不同的生物,牠們都被同樣的原則所支配:光、地心吸力、時間、物質和能量。這些原則是建構物體的必要條件,小至微生物,大至一個星體都不例外。《萬物生機》一連五集,從五個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索生命,到訪南非、中美洲、環太平洋火山帶等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拍攝,展示地球萬物的多樣性和適應能力,解釋當中的物理原則。細緻的影像配以精美的電腦動畫設計,務求把建構生命的物理原則深入淺出地帶給觀眾。

第1集 - Size Matters
第一集的主題是「體積」,物理學家將會探索體積如何影響澳洲的生物,另外亦會闡述地心吸力和電磁如何影響生命;從一顆細菌到110米高的大樹,解釋這些因素如何影響生物的形狀,行動和壽命。

第2集 - What Is Life?
第二集《萬物生機》透過熱力學(thermodynamics)的物理定律,探索甚麼是生命。地上萬物的生存方式迥異,壽命長短不同,攝製隊到全球最活躍的火山地帶:東南亞的環太平洋火山帶(Ring of Fire),尋找創造生命的能量。能量和生命緊緊相扣,沒有能量便沒有生命。科學家因此認為,生命就是能量轉化而成的。在菲律賓的水母湖住有罕見的金水母,牠們的生態充分展示如何把太陽的能量轉化到水藻上,從而孕育生命。在物理學的角度,壽命的長短,在乎能量釋出的速度。節目用多個例子,簡單地闡釋生命的奧秘。

第3集 - Expanding Universe
第三集《萬物生機》的主題是「感官的發展」。人類有觸感、視力、聽覺、嗅覺和味覺五個感官,然而不是所有動物都像人類一樣;動物所擁有的感官,與牠們的生態有莫大的關係。蠍子對震動非常敏感、生活在沼澤的鯰魚滿身都是味蕾、青蛙的視覺能偵測橫行的東西、攋尿蝦的視力極佳,比任何動物看到的顏色都要多……這些感官的作用,都是為了讓動物能夠準確地辨別和捕食獵物。不少動物經過多年的進化,感官變得更敏銳;節目透過多種動物的例子,從物理角度解釋感官如何進化。

第4集 - Home
第四集《萬物生機》探索「萬物之家」。攝製隊來到墨西哥一個面積只佔地球百份之一,卻擁有百份之十二的生物品種的地方,尋找地球生機處處的原因。很多人都知道,「水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,但為甚麼生命一定要靠水份維繫?在物理的層面上,水是極性分子(polar molecule),由氫氣和氧氣組成;它的特質讓生物可以作出對生命必要的生物和化學作用。節目從宇宙宏觀角度,說明水的形成和其重要性,以及闡釋各種令地球成為萬物之家的條件。  

第5集 - Web of Life
最後一集《萬物生機》,攝製隊到訪生物非常多樣化的南非和馬達加斯加,探索生命所組成的網絡。為甚麼地球的生物品種如此豐富?答案與雙原子碳(molecule carbon)有關。碳(carbon)的組合能力極強,是建造物質的重要元素,建構生命的必要元素如蛋白質,就是由碳所組成;而最為人所熟悉的碳,就是空氣中的二氧化碳。放眼宇宙,原來星體的組成也離不開碳,然而唯獨在地球上,碳能轉化成生命。節目從不同的動、植物身上,探討碳如何從在生物之間轉移,以及生物進化所帶來的涵義。


http://www.bbc.co.uk/programmes/p012qczg

https://www.google.com.hk/?gfe_rd=cr&ei=f-SzVI3BIsmD8AX944HwDQ#q=%E8%90%AC%E7%89%A9%E7%94%9F%E6%A9%9F+bt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